德媒:中国在非不是白撒钱 习近平这话道出真相

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3日向非洲提供了600亿美元的援助,并免除了一些非洲穷国的债务。这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。

综合媒体9月5日报道,在9月3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免除非洲部分债务、加大援助力度,并向非洲提供了60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。

中国为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援助(图源:新华社)

德国之音9月3日称,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卡佩尔(Robert Kappel)近日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就指出,许多建设项目耗资巨大,而非洲国家今后必须要偿还这些贷款,中国人现在可不会白送钱。

德媒《新奥斯纳布吕克报》刊文称,中国正在大幅增加对非洲的投资力度,并且声称不设任何政治条件。这说明,中国的大国战略中,非洲占据着重要位置。

文章称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说,“欢迎非洲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。”这句话说明了一切:共同征程的速度和方向是由北京决定的,其目标则是让中国成为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全球性大国。非洲能为中国供应亟需的原材料,增长中的非洲中产阶层将成长为中国商品的销售市场。中国人正在有板有眼地贯彻自己的计划,并且让非洲产生依赖性,而欧洲人还在揉眼睛。

瑞士《新苏黎世报》的评论认为,中国正在对外输出其自己的发展模式。该模式的一大支柱就是大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,其内在逻辑是: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企业投资,从而让更多人拥有就业机会,拉动经济增长,推动该国发展。

文章称,与西方不同,中国在非洲推动援建项目时,并不十分关注人权、环保、社会等影响,也不太关心受援国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。“相比西方民主国家,环保、人权、政治透明对中国本来就不那么重要。因此,中国的发展援助,就像其政治体制一样地不透明。这些钱最终流去了哪里、谁受益于这些投资项目、工程的负面影响有哪些,很难说清。”

文章最后指出,习近平在峰会上表示不干涉受援国内政,非洲国家领导人自然听着十分欢喜。至于这些国家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、民众是否能广泛受益,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
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月4日报道,旅美经济学家何清涟9月3日在其推特(Twitter)指出,非洲已成为中美角力的第二战场。北京这轮大撒币,其实是北京面对美国贸易战的巨大压力所做的国际经济战略转移:一是应对美国的新非洲战略;二是非洲的出口替代功能,三是人民币在非洲的国际化,可减轻来自美元的压力。

德国之音9月3日报道,中国在非洲“撒钱”大手笔,在国内也引发了巨大反响。在新浪微博等中国社交网络平台上,相关新闻消息的转发、评论功能都已被关闭。少部分予以显示的内容,都以支持中国援助非洲的观点为主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